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推动金融资产交易透明化

2012-06-08 00:00:00 0 次

                                  推动金融资产交易透明化

来源: 中国证券报 时间: 2012-06-05 11:04

在过去的半年里,中国的金融行业发生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事件,这些事件或将预示着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浪潮的到来。
 第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中国汇率市场波动幅度的进一步放开。汇率波动上限由此前的千分之五扩大到了千分之十,允许投资者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套利交易,从而推动人民币汇率进一步市场化。我们发现,近期中国境内外的资金已经明显开始按照汇率的波动进行投机性交易,这反过来又在倒逼中国国内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改革则是金融市场化改革浪潮的第二个标志性事件。不可否认,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已经启动了相当长的时间。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银行就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并在1998年扩大了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浮动范围。从2000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可以自主决定外币的存贷款利率。2004年10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放开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和存款利率下限,使得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的贷款利率上浮幅度正在逐渐扩大,使得利率正逐步接近市场真实水平。
 目前,在市场资金面不断宽松的背景下,国内贷款利率的下行趋势日益显现,也就是从被公认为过高的当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6.56%逐渐下行。另一方面,国内存款利率事实上已突破了中国人民银行按照上限进行管理的限制,实质上形成了一种价格双轨制——尽管存款利率没有统一的市场化调节机制,但是客观上已经形成了以理财产品和信托产品等业务为代表的市场化价格。上述或显性或隐性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会从根本上推动整个中国金融市场模式的改变。
 第三个标志就是当前有关部门划定的包括温州与深圳等在内的金融改革试点城市。其中,温州的金融改革旨在推动中国巨量民间闲置资金流动的阳光化,而深圳的金融试点则指向了境内外资金流动的阳光化。两地的金融改革试点都是中国金融改革进程中的重大战略举措。
 上述三大标志性事件与中国证监会此前针对股票市场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等共同昭示着:尽管没有公开而明确的宣示,但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浪潮已经扑面而来,不可阻挡。
 改革必然会大幅提升金融业的活跃程度,强化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的基础性功能,同时也将彻底改变中国金融业的行为模式与业务模式。例如,中国银行业的收入中有70%来自于贷款业务,即所谓的传统业务。而在金融市场化程度很高的发达国家,情况则截然相反,存贷款业务仅占银行业收入的30%。导致这种巨大差异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国内利率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银行业依然享受着较高的利差保护。当利差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而不断下降时,银行业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必然大幅压缩,运营模式也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在此情况下,以信贷产品、信托产品为代表的多样化金融资产市场规模将会不断扩大。这一趋势也给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如何解决日益增多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问题?
 今天,中国金融资产总量已超过一百万亿元,其中仅有不到30%具有流动性制度安排和流动性平台,主要包括股票、公募基金和一部分债券。而其余多达70%以上的金融资产,在其形成到消亡的整个生命周期里都没有获得任何流动性的安排,这些产品也往往因流动性不足而面临严重的发展制约。如果不能有效解决流动性问题,这些金融资产的功能将受到严重限制,更谈不上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回首2008年以来的欧美金融危机,人们得到的最深刻启示就是金融资产交易应当透明化,实现进场交易、中央结算。北金所正是通过对这种理念的率先实践,积极推动中国银行业的转型和升级。此外,北金所还通过阳光化的制度设计,让稀缺的金融资源能够得以优化配置,市场风险得以合理分散。今后,北金所将在这一领域继续努力创新,为中国金融资产更为顺畅的流动做出更多的贡献。